網(wǎng)絡(luò)中國節(jié)·中秋丨在新疆文物里遇見傳說中月宮里的“原型”
2024-09-14 10:58:38 來源: 天山網(wǎng)
從古至今,,人們對廣袤無垠的宇宙充滿了好奇,,從未停止對太空的探索,。中國人的月亮情結(jié),,從《山海經(jīng)》《詩經(jīng)》,到唐詩宋詞,,再到嫦娥六號實現(xiàn)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……無不書寫著中國人關(guān)于月亮的無邊探索與浪漫,。
民間習(xí)俗中的拜月、賞月,詩詞歌賦中頌月,、詠月,,神話傳說里望月、奔月,,科技征途中的探月、登月……在民間傳說中,,月亮被演繹出了眾多版本的神話傳說,,嫦娥、玉兔,、蟾蜍,、長生藤等都是傳說中主要的人與物。
9月17日,,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,,是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中秋節(jié)。在這個自古以來寄托著中華兒女闔家共聚,、幸福團圓等美好愿望的佳節(jié)里,,我們一起在這些新疆出土的文物和壁畫中,與月宮傳說進(jìn)行一次“連連看”,,從另一個角度來認(rèn)識這些奇妙的文物,。
這些文物里的“兔”影
1、克孜爾石窟壁畫中“勇敢的兔子”
“白兔搗藥成,, 問言與誰餐”誦讀李白的《古朗月行》,,大家會想起傳說中的玉兔。玉兔,,又名月兔,,居住在月宮,負(fù)責(zé)搗藥,,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動物,。在龜茲壁畫中,兔子多有亮相,。
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兔子,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克孜爾石窟研究所提供
兔子個頭很小,在人們的印象中往往很弱勢,,但兔子身上也有勇敢無懼,、無私奉獻(xiàn)的一面??俗螤柺?4號窟主室券腹便記錄了一只勇敢兔子的故事,。畫中這只兔子自己跳入火中,為畫中的人取暖。研究人員在《大唐西域記》里找到了它的原型,。玄奘法師在《大唐西域記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:狐貍,、兔子、猴子同住森林之中,,和睦相處,。一天,天神欲考驗他們,,就化作一個老婆羅門來到林中乞食,。三獸為了供養(yǎng)婆羅門,就各自出去覓食,,狐貍帶來了新鮮的魚,,猴子拿來了瓜果,唯有兔子空手而歸,,婆羅門嘲笑道:狐貍猴子都可以努力供養(yǎng),,但兔子卻無任何饋贈!兔子聞此譏笑,,羞愧悲憤,,就說:把柴火聚集起來,我自有辦法供養(yǎng),!當(dāng)烈火熊熊燃起之時,,兔子竟舉身投入火中,以身施舍,,供養(yǎng)婆羅門,。此時,婆羅門恢復(fù)了天神的原形,,感嘆道:哎,,兔子的行為竟至如此!天神“感其心不泯其跡,。寄之月輪傳乎后世”,。從此月亮中便有了月兔,也叫玉兔,。
2,、“擬人化”的生肖兔俑
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繪泥塑生肖兔俑。自治區(qū)博物館提供
兔子作為十二生肖之一,,其兔首人身俑作為墓葬品在隋唐開始出現(xiàn),。自治區(qū)博物館有一件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的彩繪泥塑兔俑,高52厘米,,寬17厘米,。兔俑雙耳直立,,一雙眼球突出,嘴巴緊閉,。脖頸粗壯,,身著右衽淺藍(lán)色寬袖長袍,做拱手狀,,衣著得體,,一副翩翩君子的瀟灑形象,似乎在給大家拜年,。這種俑一般以木為骨,,用棉、麻,、毛等動植物纖維混合泥土制作而成。這尊生肖兔俑造型充分反映了當(dāng)時吐魯番一帶對中原地區(qū)生肖文化的接受和認(rèn)同,,同時其在制作工藝和技法上也有鮮明的地方特色,。
3、印花絹中“奔跑的兔子”
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煙色地狩獵紋印花絹,。自治區(qū)博物館提供
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一件煙色地狩獵紋印花絹上,,可以看到一只飛奔的兔子。該絹長42厘米,,寬29厘米,,主題圖案是一位穿著窄袖對襟上衣的狩獵者,騎在一匹馳騁的馬上,,回首搭箭彎弓,,正射向一只張牙舞爪近在眼前猛撲過來的獅子。不遠(yuǎn)處一只野兔在飛奔,,兔子長耳側(cè)立,,短尾直立,前腿與后肢呈“一”字形,,兔子的后面是一只正在尾隨追趕的獵狗。整個畫面生動寫實,,充滿動感,。在這里兔子雖不是主角,但也給狩獵的場景增添了活躍的氣氛,。
1400多年前的月餅
寶相花紋月餅,。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王新紅 攝
目前國內(nèi)出土的唯一一件月餅式糕點實物文物,來自唐代,,距今有1400多年,,1972年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,。
這塊古人的月餅和今天的月餅加工原料類似,也是以小麥粉為原料模壓烘烤制成,。寶相花紋月餅皮膚土黃,,直徑6.5厘米,整體制作精致,,造型新穎別致,,正面壓制有寶相花圖案,充分體現(xiàn)了當(dāng)時高超的面點制作技藝,。
看到這塊保存完整的月餅,,你一定想知道它是什么餡的?
很遺憾,,目前還無法得知它的餡料,。因為就出土了這一塊,非常珍貴,,不能破壞性取樣,。但是,根據(jù)其他墓葬,,研究人員推測,,這塊月餅中有可能會加入葡萄、紅棗,、糖和芝麻等物,。
2300多年前的葡萄藤
吐魯番博物館里的葡萄藤。吐謝懂飛攝
傳說中,,月宮中有長生藤,,這和葡萄藤有多么的類似?;蛟S月宮里也有葡萄吧,。中秋夜,正是葡萄成熟之時,,舉家團聚,,月餅要有,葡萄也自然是不能少的,。
在吐魯番博物館,,一根2300年前的葡萄藤文物,展示了這片土地的葡萄種植歷史,。
這根葡萄藤于2003年出土于洋海墓地,,外形和現(xiàn)在的葡萄藤很像,深褐色,,橫截面為扁圓形,,全長115厘米,,最大直徑2.3厘米,藤條上還有5個芽節(jié),。
經(jīng)檢測確定,,這根葡萄藤年代在2300年前,是我國目前發(fā)現(xiàn)最早栽培葡萄的標(biāo)本,。
如今,,吐魯番依舊延續(xù)著種植葡萄的歷史傳統(tǒng),不僅成為國內(nèi)最著名的葡萄產(chǎn)地,,擁有500多個葡萄品種,,還將葡萄打造為吐魯番響亮的名片之一。
東晉畫作中的蟾蜍
在神話傳說中,,嫦娥在偷竊了不死藥以后,,到月亮上變?yōu)轶蛤埽蔀樵戮?,所以廣寒宮又稱作蟾宮,。在古代紋飾中,蟾蜍并不少見,,殷商青銅器上就有蟾蜍紋,戰(zhàn)國至魏晉,,蟾蜍一直被認(rèn)為是神物,,有辟邪功能,甚至被作為幸福的象征,。
1964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3號墓出土的東晉時期墓主人生活圖,,則為觀眾描繪了當(dāng)時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場景。
墓主人生活圖,,東晉,。1964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3號墓出土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博物館藏
這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博物館館藏珍品由六塊尺寸相近的紙拼接而成,,畫面橫向展開,,左側(cè)樹下馬夫備好鞍馬,儀仗放置一側(cè),;中間懸幔之下,,主人持扇坐于矮榻上,女子侍立榻旁,,榻旁樹上歇息著鳳鳥,;右側(cè)廚房內(nèi)侍女正在烹飪飯菜,上部繪田地和農(nóng)具,。
在畫面左上角,,圓圈內(nèi)繪有代表月亮的蟾蜍,,右上角的圓圈內(nèi),則繪代表太陽的金烏,,兩者間有兩組不同指向的北斗七星,。此畫風(fēng)格古樸,畫面中人物服飾和矮式家具與同期中原風(fēng)格類似,,顯然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,。
(整合:魏江濤 素材來源:新疆日報、石榴云,、新疆是個好地方微信公眾號,、新華社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