絲路瑰寶 | 千年前,, “盡孝”寫進了小學生課本
2024-10-14 16:28:17 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 記者 趙梅
百善孝為先,,尊敬長輩,、孝敬父母,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。你可知道,,早在千年前,“孝”不僅流傳西域,,還曾是吐魯番小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內(nèi)容,。
吐魯番洋海墓地曾出土一件文書殘卷,正面為《論語·堯日注》,,背面是《孝經(jīng)義》,,年代為南北朝時期?!缎⒔?jīng)義》文書殘卷書寫簡約明快,,無俗稚贅筆。這件文書反映,,早在南北朝時期,,傳統(tǒng)儒家經(jīng)典《孝經(jīng)》已經(jīng)傳入吐魯番。
吐魯番洋海墓地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的《孝經(jīng)義》,。吐魯番博物館提供
吐魯番交河故城遺址曾出土過一件唐代寫本《孝經(jīng)》殘卷,,高約18厘米,,長約15厘米,。研究人員根據(jù)寫本殘卷上練習斷句留下的墨跡分析,其有可能是一件小學生的“練習簿”,。它的出土說明,,唐代《孝經(jīng)》有可能進入小學生啟蒙教育,。
吐魯番出土的多件唐代寫本《孝經(jīng)》策問卷,更加說明了這一說法,。這些寫本殘卷目前館藏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荷嗣德圖書館,,研究人員分析,應(yīng)該是唐代西州學生考試時采用的“考卷”,。
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,在唐代,“孝”不僅進入蒙童教育,,居民還將其運用于人名上,。阿斯塔那第151號墓出土的《高昌買馱、入練,、遠行馬,、郡上馬行裝人名籍》中,就有人名叫“孝悅”,。阿斯塔那第524號墓出土的《高昌建昌三年(557)令狐孝忠隨葬衣物疏》,,記載了粟特人受中原文化影響,以“忠”“孝”為人起名,,有“曹孝通”“曹李(禮)讓”等名字,。
吐魯番出土的《墓志》和隨葬品反映,除了人名講求“孝”,,當?shù)鼐用襁€把“孝”作為最看重的修養(yǎng),。他們生前注重孝道,死后還會將《孝經(jīng)》隨葬于墓葬中,。
“吐魯番出土的這些《孝經(jīng)》文書殘卷反映,,唐代,傳統(tǒng)孝道不僅流傳到了吐魯番,,還在當?shù)禺a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,。”吐魯番博物館相關(guān)工作人員介紹說,。
新疆博物館陳列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古寫本《孝經(jīng)》殘卷,。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
《孝經(jīng)》是中國古代儒家經(jīng)典之作,相傳是孔子及弟子所作,,全書共 1799字,,共分18章,將社會各階層人士,,上自天子,,下至百姓,分成了5個階層,。根據(jù)地位與職業(yè)的不同,,分別闡述他們踐行孝道的法則與途徑,。
孝道在唐代的發(fā)揚進入巔峰。唐王朝把“以孝治天下”作為基本國策,,從上至下均尊崇孝道,,皇帝以身示范。據(jù)《唐會要》記載,,唐玄宗曾在開元十年(公元722年)和天寶二年(公元743年)兩次為《孝經(jīng)》作注,,要求普通民眾家庭必須收藏《孝經(jīng)》,并熟練背誦,。此舉使《孝經(jīng)》很快成為當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必備書籍,,加速了孝文化的普及?!缎⒔?jīng)》在宋代以后,,被列為“十三經(jīng)”之一。
《孝經(jīng)》是中國歷朝歷代流傳最廣的儒家經(jīng)典,。它以孝為中心,,集中闡釋了儒家的倫理思想,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(guī)范,,指出孝是諸德之本,,認為“人之行,莫大于孝”,。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,,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