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榴藝評丨熱血灑邊疆 屯墾在天山——評網絡小說改編廣播劇《慷慨天山》
2024-05-14 12:38:40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張艷
最近,根據網絡作家奕辰辰同名小說改編的廣播劇《慷慨天山》由石榴云客戶端播出后,,收獲好評如潮,。在新媒介語境中,,廣播劇煥發(fā)出灼灼生機,。
該劇主要講述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前,,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就地轉業(yè),,放下鋼槍,、拿起鋤頭,,克服重重困難,,將荒漠變良田、戈壁變綠洲的感人故事,。通過刻畫以劉振華為代表的英雄群像,,將充滿血肉的個體敘事與宏闊的時代敘事有機結合,謳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(zhàn)士堅強勇毅、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,。劇中運用獨具特色的聲音符碼,,將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(jié)統一在兵團人不畏艱難屯墾戍邊的精神要義之下,通過生動的人物對話和跌宕起伏的情節(jié)設置,,充分調動聽眾的聽覺想象,,激發(fā)聽眾對劇中人物的情感共鳴。
廣播劇被形象地稱為“用耳朵聽的戲”,,聲音是廣播劇內容呈現的唯一媒介,。聲音構筑了聽眾的聽覺想象,聽眾通過廣播劇傳輸的聲音進行自我編碼,,通過聽覺想象構筑故事情節(jié)和人物形象,。在《慷慨天山》廣播劇中,開篇就以劉振華和李處長的對話制造情節(jié)沖突進而引出接下來的內容,,習慣一線作戰(zhàn)的連長劉振華不能接受到后勤部隊籌備慶功會的工作安排,,而與李處長發(fā)生沖突,這成為之后召開慶功會的引子,。慶功會上劉振華不能理解組織作出就地轉業(yè)開展農業(yè)生產的決定,,而與司令員產生矛盾,為之后的情節(jié)埋下伏筆,,劇中圍繞主要人物劉振華構筑的幾次矛盾沖突成為故事情節(jié)發(fā)展的基礎和動力,。
在《慷慨天山》中,創(chuàng)作者不僅以人與人的沖突來推動故事情節(jié)發(fā)展,,更著力突出人與環(huán)境之間的沖突,,通過人地矛盾來凸顯英雄人物品格。劇中大量的旁白交代了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,,環(huán)境成為側面烘托人物的重要因素,。比如在第四集《沙梁子挖地窩子》中,旁白描述了戰(zhàn)士們的生產環(huán)境:“廣袤的戈壁灘還沒有脫去銀裝,,仍舊滴水成冰,,舉目四望只有蒼茫的紅柳和凌亂的梭梭在風雪中搖曳著?!薄昂麟m走,,風卻不停,烈日,、霜凍,、寒風盤亙在戈壁灘上,唯有劉振華和身后的戰(zhàn)士呼吸與之抗衡,?!杯h(huán)境的惡,,突出了戰(zhàn)士們的頑強,人地沖突不僅烘托了人物面對困難的大無畏精神,,更引起聽眾對人物境遇的擔憂,,不斷調動聽眾的注意力,激發(fā)收聽興趣,。
《慷慨天山》通過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,,劇中人物性格鮮明,極具辨識度,。劉振華的堅強勇敢,,李處長的謙和,張團長的智慧和劉明霞的直爽,,都通過人物對話躍然“耳”上,。在廣播劇中,人物對話除了呈現劇情內容,,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?!犊犊焐健分匈N合人物身份的對話設計傳神地塑造了人物性格,。例如在第三集《寒夜行軍》中,劉振華對上級關于部隊就地轉業(yè)生產的決定心生疑惑,,直接對司令員表達了心中的不解,。劇中是這樣描述的:
劉振華對司令員說:“報告,額有問題,,主席讓額們放下戰(zhàn)斗的武器,,拿起生產的武器,這句話額沒明白,?!?/p>
司令員回答:“對于戰(zhàn)士而言,對付敵人的武器就是刺刀和鋼槍,,生產的武器就是鐮刀和鋤頭,。放下刺刀拿起鐮刀,放下鋼槍拿起鋤頭,,就這么簡單,。”
劉振華說:“司令員,,額不會用鐮刀鋤頭,,額只會放槍拼刺刀,該咋辦,?”
簡單的人物對話將劉振華心直口快的性格勾勒出來,,他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表達更增加人物的真實感,。通過人物對話形塑的劉振華這一人物形象立體豐滿,有血有肉,,既有英雄氣概又充滿煙火氣息,,避免了正面人物“高大全”的刻板塑造。劇情發(fā)展到后面,,作為“刺頭”的劉振華在接受張團長思想教育之后,,提高了覺悟,轉變了思想,,他積極帶領戰(zhàn)士們開荒地,、修水渠、戰(zhàn)野狼,、抓叛匪,,從戰(zhàn)斗英雄成功轉變?yōu)樯a模范。
廣播劇是聲音的藝術,,不同于影視可以通過畫面進行空間展示,,其空間敘事完全借助聲音來完成。廣播劇中空間環(huán)境往往作為“無生命的角色”,,與劇中人物建立起內在的關聯,,形成一種與人物或和諧或沖突的張力??臻g環(huán)境氛圍是表現人物性格,、渲染人物思想感情,增強作品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,。
《慷慨天山》的敘事空間涉及禮堂,、辦公室、沙漠,、冰峰,、戈壁等多個場域。劇中除了通過旁白交代空間場景之外,,還有意通過聲音對不同空間進行有層次的區(qū)分,。例如為了增強聽覺敘述效果,通過聲音模擬,,真實還原不同空間中的聲音,,營造現場感,增強聽眾收聽的沉浸感,。以人物對話為例,,辦公室里的人物對話聲音清晰響亮,而在禮堂中人物的聲音就顯得空曠略帶回聲,。為了突出不同場景的藝術感染力,,劇中運用大量特殊環(huán)境聲和獨具匠心的虛擬聲來打造獨特的聽覺藝術空間,。例如發(fā)生在不同場景中的風聲、雨聲和人物行動中對話略帶的喘息聲等,。這些逼真的聲音與旁白形成互文聽覺敘述效果,,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。例如第二十二集《風雪夜》中加入風雪呼嘯的環(huán)境聲,,聽眾會在腦海中形成相關的敘述場景,,呼呼的風雪聲渲染了惡劣寒冷的氣氛,將聽眾帶入當時的情境中,,增強了代入感,。第五集《墾區(qū)敵情》與叛匪交火的片段中增加急促的槍聲,營造激烈緊張的作戰(zhàn)氣氛,。除此之外,,創(chuàng)作者還有意通過背景音的緩急來烘托氣氛。例如戰(zhàn)野狼時,,為了突出當時處境的危險,,有意通過急促的背景音,強化緊張的節(jié)奏感,。而在敘述生活場景和愛情場景的片段中背景音則相對舒緩放松,。在聲音渲染下,聽眾可以肆意展開想象,,體悟生動的故事敘述魅力和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。
《慷慨天山》作為當代廣播劇佳作,,著重在生動的聽覺敘事中賦予作品審美的精神內核,,從感人至深的故事中生發(fā)出引領時代前進的價值導向。劇中體現第一代兵團人不畏艱難,、不怕犧牲,、任勞任怨的精神要義通過巧妙的聲音敘述呈現給聽眾。其中大量運用了人物獨白表達思想情感,,升華主題,。獨白是在特定場景中人物針對某一事件表達的直觀感受。劇中多次通過人物獨白表現了我解放軍駐疆部隊堅決服從黨的領導,,為鞏固新疆和平,、保衛(wèi)人民和祖國,無私奉獻,、不畏艱難的決心和勇氣,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慷慨天山》中用“聲音景觀”刻意塑造富有新疆特色的紅柳,、梭梭,、地窩子,、爬犁、坎土曼等喚起聽眾的好奇心,,形成獨具特色的聽覺敘述,。第四集《沙梁子挖地窩子》中通過旁白描述地窩子的形貌:“先在地面上挖下去個平平整整的方形土坑,然后用紅柳的細枝和梭梭的粗枝做成檁子和椽子,。最后在上面鋪上芨芨草,,化些雪水和泥壓在芨芨草上,形成一層厚厚的草泥,,便是地窩子的屋頂,。”作為兵團初建時獨有的景觀符號,,地窩子成為新疆特定年代歷史敘述的重要載體,。“地窩子好,,地窩子強,,地窩子冬暖夏又涼,瞧著一片戈壁灘,,誰知腳下是營房,。”這首劇中出現的順口溜,,凸顯出兵團戰(zhàn)士在惡劣的環(huán)境面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,。
《慷慨天山》作為網絡小說改編廣播劇的典型,成功實現了文學藝術與聲音藝術的破圈融合,。網絡小說豐富的故事意涵通過別具一格的聲音載體,,形成別樣的聽覺敘述效果。該劇緊扣時代脈搏,,通過聲音書寫特殊時代風貌,,記錄真實感人的人民生活,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家國情懷,。相信在時代精神引領下,,未來會有更多網絡小說改編精品問世,成為多渠道,、多形式,、講好新時代新疆故事的重要載體和新生力量。